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”
中医认为,疾病多因正气不足、外邪入侵所致。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,s是推动气血运行、津液布散、脏腑功能运行的重要力量。
阳气足则正气盛,阳气虚则易生内湿,继而产生气滞、血瘀、痰凝,发为结节、囊肿等病理产物。
三伏天,自然界阳气鼎盛,人体气血旺盛。此时借助“天时”之力调理,能更有效地疏通经络、化痰散结、祛瘀消癥,事半功倍!
疾病非突然发生,而是长期积累、量变到质变的结果。结节囊肿的调理一定要有耐心,而且不能被动的观察等待。
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方法,在用药的同时,可以配合日常调理,有利于理气化痰,活血化瘀,改善结节体质。
食疗方——疏肝健脾茶
取玫瑰花5克、夏枯草6克、山楂6克、陈皮5克、茯苓8克、红枣3枚,洗净后放入养生壶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煮 20 分钟,代茶饮用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功效:疏肝健脾、理气化痰、活血散结
按摩——疏通肝经
拍肝经:双手空心掌或半握拳,沿肝经从大腿根部力度适中地拍至脚踝处,左右腿交替进行,每侧拍打5-10分钟。
推肝经:坐姿下,伸直一腿,弯曲另一腿,双掌叠合沿大腿内侧肝经循行线,缓慢而稳定地向膝盖方向推按,每侧重复推按40-50次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功效:拍打、推按肝经,能有效刺激穴位,疏通经络气血,缓解肝郁气滞,从而间接改善因气滞导致的结节问题。
泡脚——温胆汤
温胆汤原方: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竹茹、枳实
功效:温胆汤泡脚,能引药力下行,通过足部丰富的经络和穴位,温通经络,促进气血循环,化散痰湿瘀滞。尤其适用于痰湿体质,以及口苦、胸闷、睡眠不好人群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艾灸——中脘穴、关元穴、大椎穴、肾俞穴
艾灸能温补元阳、通经活络、行气活血、散寒除湿。三伏天艾灸,借助天阳与艾火的双重温热之力,补阳散结效果更显著。体质偏热或阴虚火旺者慎灸或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。
晒太阳——晒背
背为阳,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,行于脊背。晒背是直接吸收自然界阳气(天灸)的绝佳方式,上午9 - 11 点脾胃经当令时晒背 15 - 20 分钟,能温煦督脉,振奋全身阳气,驱散体内寒湿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运动——八段锦
早晨5 - 7 点阳气初升时练习八段锦,可促进气血运行,升发阳气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享策略-哈尔滨配资公司-配资平台app下载-配资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