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夏,即农历六月,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。
白居易诗曰:“季夏中气候,烦暑自此收。”季夏虽暑气鼎盛,但已显露出一丝丝秋天的意蕴,孕育着向秋季过渡的微妙变化。
季夏六月,热浪裹挟着蝉鸣漫过大街小巷,却浇不灭藏着绿荫深处的诗意与浪漫。
图片
【1】
雨足,晓立郡圃荷桥
宋·杨万里
郡池六月水方生,便有新荷贴水轻。
雨后独来无个事,闲听啼鸟语升平。
农历六月的某个清晨,郡守府邸的池塘池水盈满,波光潋滟。嫩绿的荷叶纤弱轻盈,贴着水面舒展开来。
一场的夏雨过后,空气清爽,诗人闲来无事,便独自来到荷塘小桥上,悠闲地聆听鸟雀们的啼鸣声,清脆婉转的叫声,仿佛在歌颂这太平盛世。
杨万里的诗以清新自然、活泼生动著称。这首诗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,将雨后的生机与闲适娓娓道来。
八百年后的今天,重读此诗,仍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与闲适。
图片
【2】
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三
宋·裘万顷
古木阴阴六月凉,幽花藉藉四时香。
丝桐清夜作三弄,明月入帘风拂床。
高大茂密的古树层层叠叠,遮天蔽日,形成一片清凉的浓荫,驱散了夏日的燥热,漫步其间,阵阵凉意萦绕四周。
各种不知名的花儿静静地绽放,散发着迷人的芬芳,花香与树影交织,充满诗意。
夜幕降临,万籁俱寂,独自坐在松风阁中,轻抚琴弦,任由悠扬的琴声在夜色中缓缓流淌。
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,洒下清冷的光辉,照亮了整个房间,晚风轻拂,拂过床榻,带来丝丝惬意与宁静。
整首诗语言质朴,在诗人笔下,古木、幽花、明月、清风和琴声,这些非常平常的景象,相互配合、映衬,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,诗意盎然的意境。
图片
【3】
状江南·季夏
唐·范灯
江南季夏天,身热汗如泉。
蚊蚋成雷泽,袈裟作水田。
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受东南季风的影响,季夏六月气温高,湿度大,暑气蒸腾,让人浑身燥热,汗水像泉水一般不断涌出来。
由于高温潮湿多雨,蚊虫繁殖迅速,每到夜晚时分,蚊虫成群结队地飞着,嗡嗡声汇成一片,如同雷鸣般嘈杂,让人烦躁。
身着袈裟的僧人在水田里辛勤地劳作,衣袂飘动,水光粼粼,呈现出一幅生动鲜活的江南夏日生活画卷。
图片
【4】
山村
宋·戴复古
雨过山村六月凉,田田流水稻花香。
松边一石平如榻,坐听风蝉送夕阳。
一场酣畅的大雨,将蒸腾的暑气洗刷殆尽,山村褪去燥热,变得凉爽宜人。
雨后的稻田,潺潺流水在田间流淌,微风拂过,清新的稻香混着泥土的芬芳,弥漫在空气中,沁人心脾。
苍翠的松树旁,有一块平整如榻的大石头。随意地坐在石头上,任由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,静听树上的蝉儿不知疲倦地鸣叫声。凝望天边,一抹夕阳渐渐西沉,将余晖洒满山村的每一个角落。
山村的恬静与诗人闲适的心境浑然一体,勾勒出一幅清幽静谧的田园风光图,读来令人心生向往。
图片
【5】
季夏即事
宋·晁补之
红葵有雨长穗,青枣无风压枝。
湿础人沾汗际,蒸林蝉烈号时。
盛夏时节,一场骤雨过后,红葵抽出了长长的花穗,青青的枣子挂满枝头,即使没有风的吹动,也将树枝压弯了腰。
环境闷热潮湿,人们稍微一活动,便汗流浃背。树林在烈日的烘烤下,热气蒸腾,知了发出声嘶力竭地鸣叫,尽情宣泄晓日的燥热,奏响盛夏的乐章。
这首诗作于诗人任滁州知州期间,从触觉、听觉等方面,渲染出季夏闷热潮湿、喧嚣的氛围,读后令人感同身受。
六月流火,蝉鸣织夏。愿清凉常伴左右,欢喜常驻心间,日日皆安,万事胜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享策略-哈尔滨配资公司-配资平台app下载-配资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